近年来,泾源县司法局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基础性作用,强化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着力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一、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新动能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诉前调解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为诉前调解注入新动能。一是配强配齐调解队伍,组建由19名人民调解员、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心理健康咨询师担任成员的县级调解专家库,为诉源治理提供智力保障。推选一批热心调解、经验丰富的律师、退休法官、人民陪审员等人员纳入诉前调解组织,选派5名专职调解员入驻诉前调委会和驻庭调解室开展调解,既保证调解队伍的专业化、规范化,又保障调解工作的持续运行。二是强化开展人员培训,通过分散培训、集中培训、旁听庭审等不同形式对调解员进行指导培训,切实提升调解员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今年以来,开展县级集中培训2次150余人,乡镇开展各级各类培训31场次,累计培训1600余人次。
二、诉调无缝对接,构建诉前调解新形态
为将诉调对接工作机制落到实处,进一步延伸基层治理触角,不断深化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工作的衔接配合,在泾源县法院和基层人民法庭设立1个诉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5个驻庭调解工作室。通过在诉前调委会、驻庭调解室公示调解制度、诉调对接流程图、调解人员等方式,营造民事纠纷多元化解氛围。按照应调尽调的原则,引导当事人选择最合适的解纷途径,推进诉调对接的“调”向前延伸,积极构建以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审判在后,分层递进、衔接配套、全面覆盖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切实将矛盾纠纷止于诉前、解于源头。今年以来,各级调解组织成功调解法院(法庭)委派案件368件,案件调解率同比上升130.69%,涉及协议金额达4300余万元。
三、多方联动协作,构筑诉源治理新格局
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坚持统筹协调、诉调联动、合力解纷,把深化多元纠纷源头化解作为服务大局的重点工作,不断健全完善诉调、访调、警调、专调衔接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职能作用,积极打造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多部门、多主体“联合调处、多方联动”的协调联动大格局。为更好的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依托“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1+1+3”固原实践和“4+N”乡村一体下沉机制,各司法所持续加强与乡镇综治中心、基层法庭、公安派出所等部门的沟通协作配合,形成无缝对接、纵横联动、统筹推进的多元化源头治理新格局,切实做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就地化解、案结事了。
四、线上线下融合,拓展高效调解新模式
坚持以司法为民理念为基础,以“一站式”办理为抓手,进一步健全调解服务模式,及时化解法院委派委托案件。线下,对于法院(法庭)委派的纠纷,通过“受理、调查、调解、回访、司法确认”五个环节做到纠纷全链条闭环调解。线上,针对日益增多的跨区域、跨时空的异地案件,为保证调解实效,依托人民法院线上调解平台,引导当事人通过线上调解平台申请调解,即时进行线上受理、调解和在线确认,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化解纠纷,形成“线上受理+线上调解+线上确认”的全流程解纷新模式,让各类纠纷以最低成本、最短时间、最快速度得以解决,全面提升调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真正做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今年以来,通过线上调解各类纠纷61件。
五、“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打通群众解纷新路径
深化“人民调解+司法确认”衔接机制,对于诉前调解案件实行“即调即确”。经调解达成调解协议能够即时履行的,当场履行完毕后案结事了;不能即时全面履行需要延期或分期履行的,经双方当事人共同申请,由调解员将调解协议等材料转交法院依法审查,符合法律规定由法院出具民事裁定书予以确认,一方当事人如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既有助于减轻当事人诉累,降低维权成本,也有助于节约司法资源,切实解决当事人后顾之忧,提升司法为民质效,打通群众“零成本”解纷新路径。今年以来,经人民调解成功的法院(法庭)委派案件中司法确认案件达301件。
下一步,泾源县司法局将持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职能作用,不断将“调”往前延伸,让“解”更接地气,大力拓展多元解纷新路径,让更多矛盾纠纷及时高效化解在诉前,平息在当地,切实提高诉前解纷质效,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司法行政力量。
附件:典型案例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