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文件与政策法规 > 政府文件
索引号
640424052/2023-00022
文号
泾党发〔2023〕1号
发布机构
泾源县委办
责任部门
泾源县委办公室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23-03-06
名称
关于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日期:2023-03-06 来源:泾源县委办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各乡(镇)党委和政府,县委各部委办(局),县直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区、市驻泾各单位:

现将《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泾源县委员会      

泾源县人民政府        

202336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

工作的实施方案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深入推进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关键一年。根据《自治区党委 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固原市委 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实际,现就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为“纲”和“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区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围绕增加农民收入中心任务,牢牢守住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持之以恒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中交出更加出彩的泾源答卷。

(二)重要目标任务。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达2.2万亩,农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实现“两个高于”目标,完成区、市下达的各项约束性指标。

二、抓好“头等大事”,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一)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将粮食生产任务分解到乡(镇)、村组和田块,全面完成区、市下达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严格落实种粮补贴、耕地地力保护、种植业保险等一揽子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措施,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面向农民的托管、半托管等社会化服务。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000亩,种植籽粒玉米15000亩、小麦2000亩、马铃薯5000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2万亩。(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发改局、自然资源局、财政局,各乡〔镇〕)

(二)保障“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在保障口粮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发展设施蔬菜、特色菌菇和集约化畜禽养殖,扩大牛羊肉和禽蛋生产规模,新建特色菌菇绿色产业园1个,菌菇种植规模达到500万棒,发展冷凉蔬菜1万亩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动植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确保全年蔬菜和肉蛋产量分别达到14500吨、5140吨和410吨。(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发改局、自然资源局、科技局、市场监管局,各乡〔镇〕)

(三)加强耕地保护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耕地保护量质并重,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一票否决、终身追责机制,逐级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压实压紧县、乡党委和政府责任。守牢耕地红线,划实补足永久基本农田,足额带位置下达到地块、建档立卡,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终身追责。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主要用于粮食生产,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加大耕地执法监督,坚决遏制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支持逐步清退在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种植的非粮作物,引导恢复粮食生产。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摸清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土壤质量家底。规划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新建高效节水灌溉0.94万亩,实现高标准农田全上图入库并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牵头单位: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水务局、发改局、财政局,各乡〔镇〕)

(四)持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泾河干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加强水库公益性维修养护项目,提升区域抗旱应急保洪能力。全面深化用水权改革,加快推进泾源县“互联网+城乡供水”项目,实施农村防冻井建设工程,不断提升城乡供水保障能力。(牵头单位:水务局;责任单位: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交通局,各乡〔镇〕)

(五)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开展畜禽、蜜蜂遗传资源普查,配合区、市做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保护体系建立、保护主体确认。实施安格斯基础母牛核心群培育项目,不断加强良种安格斯牛繁育基地建设。加强创新协同联动,深化校(院)企合作、东西合作、政银合作,建成科研育成平台、实验站、示范基地、检测中心等创新载体,围绕“1+3+X”产业开展定向研发,力争突破一批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技术,加快推广适宜山区作业、小型养殖户粪污处理等农机具,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3%以上。凝练服务产业集成模式,新建食用菌储藏保鲜库2座、食用菌烘干生产线1条,加快牛肉加工生产线、蜂蜜水生产、万吨降解膜生产线项目建设。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集成与应用。(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工业园区管委会、发改局、科技局、气象局,各乡〔镇〕)

(六)提升农业重大灾害防范能力。加大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和投入力度,强化农业农村、水利、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强口蹄疫、布鲁氏杆菌病、草地贪夜蛾等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防控措施,提升农业抗旱、防汛、防病、防虫、防冻、防冰雹等应急处置能力。推动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提升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强化六盘山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输指定通道、活畜交易市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收集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站功能提升,严格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制,加大对养殖场(户)动物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控知识普及宣传力度,做好人畜共患病源头防控,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气象局、水务局、卫健局,各乡〔镇〕)

三、聚焦“六个重点”,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县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紧盯“两个高于”目标,坚持“四个不摘”要求,落实好“三项机制”,高度关注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发挥农民收入监测平台和防返贫监测数据库作用,确保收入9000元以下脱贫户动态清零和60%监测对象动态消除风险,织密兜牢低保、残疾、孤儿等特困群体基本生活保障网,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不出问题,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用足用好国家和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措施,深化拓展闽宁协作、央企和部门定点帮扶、驻村帮扶、社会帮扶,进一步完善结对帮扶关系,拓展帮扶领域,优化帮扶方式,大力推进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在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对移民村(社区)给予差异化支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信贷资源配置等方面予以倾斜。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扎实做好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选派、全员培训、日常管理待遇落实、考核评价,进一步压实派出单位帮扶责任和乡(镇)管理责任。全面开展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打造乡村振兴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11个,巩固提升乡村振兴示范村4个。(牵头单位:乡村振兴局;责任单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

(二)推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做优”龙头产业。提升旅游承载力。实施胭脂峡景区、王洛宾文化园改造提升项目和老龙潭、燕家山旅游公路建设项目,建设“泾源牛街”,深入实施民宿3310”发展计划,加快燕家山、胭脂峡等精品民宿项目建设开发,实现全域内处处有景、景景相连。提升旅游服务力。坚持软硬并重,逐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服务设施和功能。建立健全现代化管理体系,重点培育发展与旅游业相适应的行业协会。规范旅游住宿市场,推动星级旅游民宿品牌化发展。加大旅游从业人员分级分类培训力度,全面推动旅游业经营合法化、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从业专业化。提升旅游影响力。创新线上线下、区内区外推介形式,打造一批精品景点和旅游线路,对接一批有影响力的旅行社和旅游团队。推进“旅游+互联网”建设,完善VR智慧旅游导览图,借助“两晒一促”“云上文旅馆”等营销平台,全方位开展宣传推介。大力实施文物保护传承工程,修缮石窑湾石窟,推进《柳毅传书》实景花儿歌舞剧市场化运营,打造推广特色餐饮品牌,推进以文促旅、文旅融合。“做特”重点产业。建设泾源高端肉牛繁育基地,培育自治区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培育万头肉牛示范乡镇1个、千头示范村10个、良种基础母牛核心群繁育场3个,新建“出户入园”示范场4个,引进良种母牛2000头,补栏育肥牛1.5万头,肉牛饲养量达到11.5万头以上。打造“泾源蜜蜂”特色养殖基地,种植蜜源植物6000亩,建设标准化蜂场7个、蜜蜂科普基地1处,分蜂扩群1.4万群,蜂群数量保持在4万箱,年生产加工蜂蜜40万公斤。建设农旅融合观光基地,连片种植“林药+油菜”1万亩,打造集旅游观光、体验活动、研学教育为一体的综合体验观光基地。打造高标准冷凉果蔬基地,采取土地股份合作经营方式,推进良种、良法、良田配套融合,发展西兰花、生菜、甘蓝等冷凉蔬菜1万亩。打造六盘山特色菌菇产业基地,发挥闽宁协作项目优势,整合龙头企业菌菇种植资源,带动全县发展菌菇500万棒以上。建设六盘山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全县发展道地中药材2.47万亩,构建种植、加工、康养保健于一体的中药材产业链。打造大湾乡杂交小尾寒羊养殖基地,大湾乡推广种植优质牧草,扩大羊存栏量到2万只,打造1条羊肉餐饮特色街。打造庭院经济产业基地,效利用群众房前屋后土地,带动1万户以上群众发展菌菇、土鸡、小菜棚、农家乐等庭院经济。“做新”辅助产业。强力推进绿塬共享储能电站一期建成达产,力争实施共享储能电站二期、中能建投风力发电项目,打造清洁能源产业增长极;积极探索生态养老、健康养老、文旅养老发展路径,全面完成老年养护院建设,积极推进泾河源敬老院市场化试点运营,着力构建“五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坚持以闽宁产业园为牵引,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争取落地服装箱包类企业1家,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导现有帮扶车间转型升级,推动“车间”转企业,年产值达到1.2亿元以上;实施电商服务承载平台建设行动,发挥电商产业孵化园作用,打造精品网10款以上,培训电商人才150人以上,力争实现网络零售总额2000万元以上。(牵头单位:工业园区管委会、文旅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科技局、发改局;责任单位:宣传部、财政局、乡村振兴局、交通局、住建局、人社局、市场监管局,各乡〔镇〕)

(三)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全面落实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意见,突出需求导向,坚持外引内育,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服务发展。引导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等各类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回报乡村,推动“打工潮”向“创业潮”转变,培育创业实体150个,创业带动就业达到1000人。深入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农村“两个带头人”能力提升工程,探索开展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审工作,巩固提升农民教育培训基地8个,新培育高素质农民400人、农村“两个带头人”150人,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50人,开展乡村建筑工匠培训600人,让乡土人才在乡守业发展乡村。深化科技特派员选派和专家服务基层计划,组织科技、教育、农业、医疗等部门(单位)专家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技术服务,采取“外聘专家+行业骨干+土专家田秀才”模式,组建专家服务团,在各乡镇建立人才服务站点。发挥群团、工商界人事和各类协会商会人才聚集优势,推进“巾帼行动”“青春建功”“万企兴万村”服务乡村振兴。(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人社局、教体局、卫健局、市场监管局、团委、妇联、,各乡〔镇〕)

(四)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持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化“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改造图书馆分馆1个、基层文化示范点2个,开展“送戏下乡”、“戏曲进乡村”、广场文化演出、“图书下乡”等活动142场次,办好第四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丰富群众“精神食粮”。(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县委政法委、文旅局、农业农村局、司法局、融媒体中心,各乡〔镇〕)

(五)抓实全域生态建设。严格落实“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积极推进宁夏南部生态保护修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完成造林5.5万亩,引进陕西林投集团参与生态建设,规划建设国家储备林5万亩,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3.5平方公里,修复治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1处。系统运用自然恢复、人工修复、综合康复等措施,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和综合治理,突出抓好策底河水生态修复,有序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二期工程,加快实施示范村污水治理项目,开工建设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一体化工程,全面完成乡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确保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5%以上,泾河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标准。(牵头单位: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生态环境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住建局,各乡〔镇〕)

(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树牢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工程,扎实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增强能力、农村“两个带头人”广进优备、村级组织保障扩能增量“三项行动”,深化“六盘先锋”党建品牌创建,新培树标杆型示范点7个、成长型示范点8个,以标杆带整体,以先进带后进,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扎实开展党建引领示范创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党建工作示范村、示范乡镇创建率分别达到80%90%。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作用,全面推行“导师帮带制”,加强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管理监督,出台壮大村集体经济扶持激励措施,培育村集体经济“十强”村10个,年经营性收益7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全覆盖,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到35%以上。(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纪委监委、财政局、农业农村局、民政局、乡村振兴局,各乡〔镇〕)

四、加快补齐短板,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一)科学编制乡村建设规划。强化规划引领和指导作用,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抓紧编制专项规划、实用性村庄规划,完成“多规合一”村庄规划15个。加快构建“1+6”城乡一体化发展空间格局,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提标、公共服务提质、产业配套增效,努力建成一批有影响、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一乡一品”美丽乡镇、特色乡镇,开展传统村落保护6个。(牵头单位: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二)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坚持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处理同步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村容村貌改善配套处理,因地制宜推进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四大工程”,改造农村户厕1310座,实施农村热源清洁化改造3900户。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图”管理、“六员”齐抓、“三制”推进、“五制”同评的“3635”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污水治理率分别达到80%40%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力争达到30%。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扩大有机肥替代化肥,加大秸秆饲料化、粪污肥料化利用,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0%95%(牵头单位:县农居办;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住建局、水务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卫健局、乡村振兴局,各乡〔镇〕)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深入推进“互联网+城乡供水”项目,加快农村防冻井建设工程,维护农村供水水源地及供水管网片区5个。继续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改造提升农村公路114公里,维修改造水毁公路20公里。(牵头单位:水务局、交通局、供电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四)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质增效。补齐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短板,强化县乡村公共服务资源投入和统筹配置。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稳妥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相对集中办学,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力促城关二小、平凉庄小学宿舍楼建成投用,完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达标任务。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教师轮岗交流机制,实施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走教支持计划,推动优质师资向农村倾斜。加快农村“互联网+教育”建设,通过委托托管、联动教研等方式,加强农村薄弱学校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的普及应用,实现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全覆盖。全面推进健康泾源建设,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实体化运行。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项目,补齐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搭建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实现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网络信息的互联互通。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提高乡村医生业务能力和水平。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普通人群签约服务率达到60%上。实施社保扩面提标工程,巩固拓展全民参保成果,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7%95%以上。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特困人员(孤儿)、低保对象(高龄低收入老人)分别按100%80%救助,低保边缘人口、因病致贫重病患者分别按70%60%救助,年救助限额16万元。实施“一老一小”养育工程,健全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发展社区养老、医养结合服务。健全农村救助供养体系,织密兜牢低保、残疾、孤儿等特困群体基本生活保障网。完善县域商业体系,改造提升乡(镇)商贸中心2个,寄递物流进村覆盖率达到100%(牵头单位:教体局、卫健局、民政局、人社局、医保局、发改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五)大力推进乡村数字建设。持续开展数字乡村建设,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百兆乡村”、“4G乡村”工程,适时推动农村5G网络布局,提升农村通信网络质量和覆盖水平。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和“数商兴农”行动,支持建设一批直播电商基地,推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乡村产业、乡村治理深度融合,加强对农业生产墒情、苗情、灾情和气象预测预报,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加快乡村管理数字化,推进农村集体经济、集体资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数字化管理。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信息化水平,推动“雪亮工程”补盲视频点位向乡(镇)、村延伸,逐步覆盖农村道路沿线及人员聚集场所。有序推进“数字供销”示范县建设(牵头单位:发改局;责任单位:县委政法委、网信办、公安局、农业农村局、科技局、气象局,各乡〔镇〕)

五、抓住“中心任务”,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一)增加工资性收入。大力实施农村居民和移民收入提升行动,落实促进农民工就业创17条措施。强化各项稳岗纾困政策,引导园区、帮扶车间、中小微企业等就业载体吸纳就业,对吸纳一定数量就业的按规定给予资金补贴。推进有组织有计划转移就业,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万人以上。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妇女创业贷款、创业培训等方面扶持政策,支持发展“小店经济”、“夜市经济”等。开展就业援助“暖心行动”,精准帮扶脱贫劳动力和困难家庭,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支持在政府投资重点工程和涉农建设项目推广以工代赈,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牵头单位:人社局;责任单位:发改局、农业农村局、文旅局、乡村振兴局、民政局、自然资源局、妇联,各乡〔镇〕)

(二)提增经营性收入。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持续深化联农带农机制,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扩大托管、半托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培育智慧型服务主体,拓展服务功能和链条,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营销增效。提高产业帮扶到人到户资金比例,支持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田园、小加工、小商贸、小民宿等庭院经济,实现每个农户至少有一个致富产业。(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发改局、文旅局、乡村振兴局、市场监管局,各乡〔镇〕)

(三)提增财产性收入。深化“六权”市场化改革,统筹推进“三统三分”农业经营体制改革,抓好何堡村和中庄村农村土地二轮延包整村试点,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开展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信息核查和权证发放,鼓励农民以土地、资金、资产入股龙头企业或合作社,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让土地流转赚“租金”、让参股经营有“股金”,不断释放增收潜力。(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局,各乡〔镇〕)

(四)拓宽转移性收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及时按规定兑付各项转移性补贴,推动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农村特殊人群和困难群体兜底保障,打好政策、保险、社会保障“组合拳”,构建转移性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确保转移性收入只增不减(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财政局,各乡〔镇〕)

六、坚持“三治融合”,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一)提升基层组织自治能力。以建设自治乡村为基础,强化村党组织抓乡村治理的领导责任,发挥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体作用,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创建。优化做实村民代表会议“55124”制度和“四议两公开”制度,健全村级事务“阳光公开”监管平台,支持建立“村民微信群”“乡村公众号”等平台,健全村规民约执行、监督、奖惩机制和村民议事决策机制,让“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走上制度化轨道,争创一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拓展乡村治理积分卡内涵,完善村级小微权利清单,发挥小微权利监督一点通平台作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村干部管事由“逾矩”变“规矩”、农民群众办事由“烦心”变“顺心”。(牵头单位:民政局;责任单位:纪委监委、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各乡〔镇〕)

(二)加快推进法治乡村和平安乡村建设。坚持法治乡村建设,全面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辅警”“一村一调委会”等制度,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1+1+3”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维护好农村社会稳定,坚决整治和依法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和邪教问题,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乡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压实乡村信访“首问、首访、首办”工作责任制、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推动法院跨域立案系统、检察服务平台、公安综合窗口、人民调解组织等向乡村延伸,推动乡村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引导广大农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创建一批全区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无诉无案无访示范村。(牵头单位:县委依法治县办、政法委、司法局;责任单位:民宗局、公安局、检察院、法院、信访局,各乡〔镇〕)

(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感恩、认同、法治、文明”四项教育,以建设德治乡村为补充,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好邻居、好公婆、好儿媳选树活动,让“榜样的力量”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深入开展“拒绝高价彩礼、推进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推广红黑榜、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做法,加大对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封建迷信、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专项治理,健全合法有效的村规民约奖惩机制。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引导百姓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遵纪守法、破除陋习,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单位:民宗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文旅局,各乡〔镇〕)

七、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乡村振兴政策保障

(一)压实领导机制。落实落细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具体要求,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健全县委农办牵头抓、农业农村局统筹抓、乡村振兴局具体抓的“三位一体”协同高效运行机制。乡(镇)党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各责任单位要自觉服从服务“三农”工作大局,立足职能定位,主动担当作为,强化要素支持,通力协作配合,形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工作合力。(牵头单位:县委农办;责任单位: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乡〔镇〕)

(二)强化要素支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基层下沉、向乡村振兴转移,引导金融机构围绕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扩大信贷投放,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推进乡村振兴,创新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打捆打包交由市场主体实施,开展完全成本保险、价格保险、收入保险等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试点。探索不同性质土地用途转换路径,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用地,全力保障肉牛养殖“出户入园”建设用地。树立在乡村振兴主战场、乡村建设第一线识别选拔干部的鲜明导向,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三农”干部队伍。(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财政局(金融局)、自然资源局、保险公司,各乡〔镇〕)

(三)健全工作机制。把典型示范作为引领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打造一批示范样板,选树一批典型案例,引领乡村振兴全面展开。把督查考核作为推进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发挥督查考核的“指挥棒”“风向标”作用,激发各级干部崇尚实干、担当作为的精气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驰而不息纠治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乡村干部“松绑减负”,让他们集中精力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牵头单位:县委农办;责任单位:县纪委监委、县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各乡〔镇〕)


原文下载: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docx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