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统计信息 > 统计分析
索引号
640424044/2022-00045
文号
发布机构
泾源县统计局
责任部门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22-07-19
名称
承压前行 平稳向好 ——泾源县2022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简析
承压前行 平稳向好 ——泾源县2022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简析
日期:2022-07-19 来源:泾源县统计局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疫情冲击考验,全县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克服疫情影响,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紧盯全年目标任务,认真落实国务院、自治区、固原市及泾源县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全面推进“大干40天奋战200”行动,扎实做好“六”“六保”工作,多措并举稳住经济基本盘,全县经济承压前行,平稳向好。

一、政策措施精准有效,经济运行平稳向好

面对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县委和县政府科学决策,各部门齐心协力,迅速制定泾源县稳经济40”措施和支持扩大消费“11”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9”措施,精准调度、强化督导,有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全县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1%,比一季度回落3.7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市第3、全区第13,比区、市平均水平分别低0.2个百分点和0.7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0.94亿元,同比增长4.6%,比一季度加快6.9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4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04亿元,同比下降3.0%,比一季度回落20.7个百分点,拉动GDP下降0.5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8.31亿元,同比增长7.1%,比一季度回落1.6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5.17个百分点。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8.418.173.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8%-10.3%101.5%。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持平,第三产业比重提高2.2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由负转正、工业生产降幅扩大,服务业贡献突出

农业经济由负转正上半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622.4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4%,比一季度加快5.9个百分点。一是种植业结构调整使产值猛增。农业产值126.3万元,同比增长91.5%,占农林牧渔业的0.44%,对农林牧渔业的贡献率为5.3%,拉动农林牧渔业增长0.17个百分点。其中:蔬菜及食用菌产量571吨,同比增长86%;青贮玉米71340亩,同比增长11.2%二是林业成农林牧渔业增长的“压舱石”。林业产值9103.5万元,同比增长9.1%,占农林牧渔业的31.8%,对农林牧渔业的贡献率为78.6%,拉动农林牧渔业增长2.44个百分点。其中:育苗面积80326亩,同比增长14.7%;造林面积59835亩,同比增长8.8%;零星种植69127株,同比增长4.6%三是畜牧业由负转正,出栏呈“三增一降”态势。畜牧业产值15351.6万元,同比增长1.9%,比一季度加快4.5个百分点,占农林牧渔业的53.6%,对农林牧渔业的贡献率为5.4%,拉动农林牧渔业增长0.17个百分点。据自治区调查总队反馈,上半年,牛存栏52594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486头,同比增长2.91%牛出栏14123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53头,同比增长1.82%。羊存栏11463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53只,同比增长11.18%;羊出栏4062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04只,同比增长8.09%。家禽存栏7.35万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98万只,同比增长68.09%家禽出栏3.5万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09只,同比增长45.2%。猪存栏792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89头,同比下降10.1%;猪出栏772头,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69头,同比下降17.96%四是农林牧渔服务业平稳增长。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041万元,同比增长4.6%,占农林牧渔业的14.1%,对农林牧渔业的贡献率为10.7%,拉动农林牧渔业增长0.33个百分点。

规下工业下滑致工业生产降幅扩大。一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降幅收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6%,降幅较1-5月收窄2个百分点、较1-4月份收窄2.4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收窄5个百分点。二是全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增加值降幅扩大。全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增加值下降35.4%,降幅比一季度扩大17.9个百分点,全县规模以下样本企业四家,不具代表性,增加值增速统一使用全市数据,我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8%,所以全部工业增加值可比下降35.6%,降幅持续扩大)服务业贡献突出。上半年,全县完成服务业增加值8.31亿元,同比增长7.1%,占GDP73.5%,拉动GDP增长5.16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完成增加值4378万元,占GDP3.9%,增长5.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1522万元,占GDP1.3%,增长8.0%;住宿和餐饮业完成增加值3109万元,占GDP2.8%,增长2.3%;金融业完成增加值6523万元,占GDP5.8%,增长2.7%;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5676万元,占GDP5.0%,增长4.4%;其他服务业完成增加值59348万元,占GDP52.5%,增长8.5%(营利性服务业10398万元,占GDP9.2%,增长0.2%;非营利性服务业48950万元,占GDP43.3%,增长10.6%)。

三、政策措施集中发力,投资消费稳步回升

投资增速明显回升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比1-5月份加快6.6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市第5、全区第19,比区、市平均水平分别低8.5个百分点和18.4个百分点从投资来源看,地方项目领跑投资。区返项目同比增长149.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9.8%;地方项目同比增长6.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9%;县内房地产同比下降78.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3%从产业投资看,三产投资独领风骚。第一产业同比下降1.4%,占地方投资的17%第二产业同比增长29.3%占地方投资的10.3%第三产业同比增长5.3%,占地方投资的72.7%从投资主体看,政府投资份额较大。全县地方投资中,政府投资同比增1.6%,占地方投资的84.4%;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8.8%占地方投资的15.6%从投资规模看,小项目数量多。全县在库项目共116个,较去年同期增加24个,同比增长26.1%。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13个,较去年同期减少2个,同比减少13.3%500-5000万元以上项目103个,较去年同期增加26个,同比增长33.8%

消费市场稳步回升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63.8万元,同比增长1.2%,增幅位居全市第3,与灵武市、沙坡头区并列全区第5,比区、市平均水平低0.2个百分点。从区域看,城镇实现零售额34490.9万元,同比增长7.5%;乡村实现零售额4772.9万元,同比下降28.9%从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2686.7万元,同比增长2.8%;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3053.5万元,同比增长0.5%;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45.4万元,同比下降10.5%;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378.2万元,同比增长1.2%从限额标准看,限额以上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6484.9万元,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7.4%,同比增长123.1%;限额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2778.9万元,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2.6%,同比下降52.5%

四、财政收支增势良好,金融存贷增速平稳,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财政收支增势良好上半年全县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0.54亿元,同口径增长9.5%1-5月份加快4.4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市第4(和原州区并列)、全区第18(和原州区并列),比全区平均水平低14.1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0.23亿元,下降13%;非税收入完成0.31亿元,增长21%。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4.36亿元,同比增长11.6%

金融存贷增速平稳。截至6月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1.42亿元,同比增长2.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5.16亿元,同比增长12.85%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55元,同比增长6.0%。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  12917.2元,同比增长5.3%增幅位居全市第3、全区第6,比全区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低0.4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11112.8元,同比增长5.7%;经营净收入985.2元,同比增长3.9%;财产净收入384.7元,同比增长0.3%;转移净收入434.6元,同比增长4.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4208.9 元,同比增长7.2%增幅位居全市第5、全区第9,比全区平均水平高0.3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低0.7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1818.6 元,同比增长9.7%;经营净收入1751.2元,同比增长4.6%;财产净收入20.5元,同比增长1.2%;转移净收入618.7 元,同比增长8.3 %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3.13缩小为3.07

总体来看,上半年全县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但也要看到,国内疫情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需求收缩与供给冲击交织,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问题叠加,市场主体经营仍比较困难,经济持续恢复基础不稳固。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住经济恢复关键期,狠抓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增效力激活力添动力,不断巩固经济稳定恢复的基础,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