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泾源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强化属地管理责任,落实各部门监督管理责任,提高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能力,按照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和各类专项整治要求,立足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各业态、各领域专项整治,较好巩固了食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局面。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24年底,我县共有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271家,其中食品生产企业23家,生产加工小作坊41家,食品经营销售单位560家,餐饮服务经营单位489家,单位食堂97家(含62家学校食堂),食品小摊点63家。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化责任落实,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
一是党政同责高效落实。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先后4次听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汇报,县委、县政府领导深入基层调研指导食药安全并带头开展包保督导4次;召开县食药安委会2024年工作例会和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推进会各1次,高位推动食品安全工作有序开展,党政同责有效落实。二是体系建设持续完善。印发《泾源县2024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点》等文件,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全县效能目标考核范畴,形成层层传导压力、层层抓好落实的良性工作机制。三是监管力量不断夯实。充分发挥抓总职能,形成“横向聚合力、纵向明责任、环节抓关键、主体控风险、执法严惩戒、宣传扩影响”工作动态。聘任99名符合条件的人员作为基层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全面加强乡村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逐步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群防群控”的食品安全监管社会共治格局。
(二)强化目标导向,进一步聚焦重点环节
1.“两个责任”落实取得新成效。依托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平台,2024年年初录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425家(因部分经营主体年内注销、停业,现实际在产在营1271家),包保主体覆盖率100%,食品安全员配备率100%,2024年包保督导率为100%,问题整改率100%,食品安全责任与任务承诺书上传率100%。同时严格落实包保干部动态调整、包保主体动态更新、督导问题分类处置、监管条线指导督促、三方责任贯通协同等制度机制,并结合实际优化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工作机制,防止形式主义,为基层和企业减负,确保“两个责任”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日常监管实现全覆盖。结合年度重点工作,突出餐饮服务、流通、消费等重点环节,加强日常巡查频次,确保检查不缺项、不漏户、无盲区、全覆盖,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在日常检查工作中,开展食品经营企业风险分级动态管理、农村市场食品安全治理、农家乐风险隐患排查、养老机构食堂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规范食品经营市场秩序。2024年,出动执法人员800余人次,巡查各类食品经营单位1698家次。
3.专项整治取得新突破。紧盯关键环节、重点领域,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开展食品安全领域专项整治行动。一是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市场监管、教体、公安、卫健等部门协同联动,对全县学校、幼儿园从证照信息公示、加工过程、餐饮具消毒、制度建设等方面开展检查,要求各学校履行好校(园)长主体责任,形成常态长效机制,召开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行动推进会1次,对各学校食品安全员进行专题培训1次,督促学校正确履职,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修补完善场所环境及设施设备,细化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食品安全培训教育,配齐配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各项举措。共检查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62家,校园周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12家,学校食品供应商23家,规范整改问题165个,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13份,处罚校园周边经营主体2家,罚款0.68万元,处罚学校食堂1家,罚款0.6万元,全力护航广大师生“舌尖上的安全”。二是开展肉类产品专项检查行动。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对全县肉制品经营单位加大巡查频次,重点查看肉制品“两证两章”(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动物检疫验讫印章、肉品品质检验验讫印章),排查售卖假冒牛羊肉、销售来源不明肉类等肉类销售违法行为,对火锅店、烧烤摊、大排档等夜市经营场所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检查肉制品来源渠道、检验检疫证明、储存条件等,确保肉制品质量安全。共检查肉制品生产经营单位198家次,市场监管、公安、农业农村部门开展联合检查4次,检查经营户50家次,发现安全隐患26条,已完成整改,抽检肉及肉制品124批次(1批次不合格,已立案处置),查处肉制品案件4起(含抽检不合格案件),罚没款1.7万元。三是开展“清源打链”特供酒专项检查行动。以“批发企业、小作坊、专卖店、高档酒楼、大型超市、网络平台”为重点,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全面开展排查整治,深挖问题线索,清源打链,有效遏制“特供酒”违法行为滋生蔓延,共检查食品销售单位253家次、餐饮服务单位452家次。四是开展“两超一非”专项整治行动。以获证类别为淀粉及淀粉制品、豆制品、肉制品等和小作坊为重点,以食品监督抽检为监管手段,严厉打击非法添加非食品原料、非食用物质、药品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及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同时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严守食品安全底线。共检查生产企业34家次,小作坊56家次。五是开展食品“三小”治理提升专项行动。深入推进群腐工作走深走实,坚持整顿治理和规范提升相结合,通过监督检查、现场指导、专题培训、宣传教育、执法办案,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全面实现“三小”六个100%目标,即建档率、登记备案率、检查覆盖率、包保覆盖率、督导完成率、督导问题整改率,全面提升“三小”食品安全水平。六是开展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纪委、市场监管、公安、教体、卫健等部门协作配合,以“三防”设施设备配备、复用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原料进货查验制度、食品安全制度落实等为重点,对全县62家中小学食堂进行全覆盖检查7次,检查供货商35家次,发现问题隐患369条,已整改完成,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19份,查处案件4起,罚没款2.4万元,抽检学校食材8批次,供应商食材31批次,校园周边食品28批次。组织专题培训班2期,约谈会4次,开展校园食堂互关互促活动3次,食品安全宣传周进校园活动1次。教育部门共投入资金207.08万元,“三防”设备设施提升改造数量563件,餐饮具清洗消毒设备设施提升改造205件,购置餐具3102个,购置其他设备、维修改造厨房330个(处),已整改完成“三防”设施与餐饮具清洗消毒设备设施配备不到位问题。排查发现问题线索1条,涉及学校29所,给予党纪政务处分8人,使整治整改的量、质、效全面得到提升。七是开展农产品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综合排查整治。以市场准入、收购、储藏、运输、加工经营等环节为重点,以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为载体,开展蔬菜、畜禽产品及水产品质量安全排查整治行动,坚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共检查经营主体202家次。
4.重大活动保障取得新成果。按照“提前介入、全面排查、全程监管”工作要求,积极做好“春节”“两会”、中高考等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实现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事故零发生。2024年,共开展食品安全保障活动23次。
(三)强化执法检查,进一步严惩违法行为
以监督抽检为重要技术支撑,以农村食品为重要监管阵地,以“铁拳”行动为抓手,对食品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有力的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024年以来,共查办食品类一般案件32起,简易程序案件140起,罚没款9.16万元,其中肉类案件4起,学校食堂案件5起,校园周边案件1起,过期食品案件 2起,“两超一非”案件1起。
(四)强化监督抽检,进一步提升风险评估
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利用检验检测技术手段有效预防食品安全风险,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保障好食品安全。2024年固原市局下达泾源县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任务310批次,已全部完成,合格率为98.3%。2024年度完成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共计586批次,合格率为99.3%。
(五)强化社会共治,进一步凝聚安全共识
各部门先后组织举办食品各类专题培训班15期,培训食品生产企业、餐饮、流通从业人员及执法人员1000余人(次);充分利用“3·15”、食品安全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积极开展线下宣传活动16场(次),悬挂横幅7条,制作墙体喷绘标语10余条、制作宣传公示栏3块,进校园宣传12所(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0余份;线上推送食品安全类政策解读、工作动态、常识科普、安全提示等信息60余期,公布食品类典型案例3期,并开展“随机查餐厅”“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等活动,让食品安全“看得见、摸得着”,积极营造浓厚的食品安全齐抓共管社会共治氛围。
三、亮点工作
(一)持续推进制止餐饮浪费行动。大力推行“小份菜”“半份菜”制度,严格落实“食安封签”制度,确保线上线下食品安全同质同标,助推形成文明用餐良好社会氛围,2024年,公布食品安全“红黑榜”3期,共有156家餐饮经营单位落实“小份菜”“半份菜”制度。
(二)开展规范餐饮价格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发布倡议,指导各类餐饮经营单位落实明码标价,规范经营管理,提升服务品质,坚决做到降价不降质,营造质好价优的餐饮消费环境,我县餐饮价格最高降幅达到31%,此项工作受到媒体高度关注,宁夏日报对我县餐饮降价行为做出专题报道,在餐饮行业引起热烈反响,有力的展示了工作成效。目前,有86家餐饮业对特色菜品进行了降价让利于民,社会餐饮明码标价率达到100%。
(三)“群腐”工作成效显著。自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和肉类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坚持高位推进,多次听取工作汇报,纪委监委、市场监管、教育、检察院、卫健、公安等部门联合出动,多轮次开展监督检查,发现整改问题隐患400余条,办理案件8起,罚没款5.1万元,教育部门共投入资金207.08万元改造学校食堂,校园食品安全情况明显好转。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层监管能力建设有差距。基层监管执法装备、检测能力、专业水平等不能很好满足当前监管任务,农村及城乡接合部等还存在监管触角延伸不到的地方。二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有差距。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规模小、分布散等问题比较突出,从业人员变更频繁且法律意识不高,部分农村学校食堂硬件设施不健全未设置备餐区和更衣室,难以达到规范化管理要求。三是智慧监管能力水平有差距。信息化监管手段落后,智慧监管平台使用效率不高,未能成为日常监管的有力手段,作用发挥不明显,无法完全适应当前市场监管工作需要。四是部门协同监管机制仍需完善,监管合力有待加强,宣传教育手段不够丰富,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氛围不足,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还有待提升。
五、2025年工作打算
一要健全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协同监管机制、加快提高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能力和水平的具体措施,建立液态食品运输协同监管机制,健全散装食品销售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完善学校食堂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等制度,扩大食品安全领域整治成果。二要扎实推进“群腐”问题集中整治。开展“校园餐”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加大学校食堂自制食品、复用餐饮具等抽检力度,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化监管,建立餐饮企业和学校内部职工报告风险隐患奖励制度。三要持续抓好餐饮价格规范工作。巩固提升餐饮价格规范成果,从加强监管和引导行业自律两方面同向发力,完善价格监管长效机制,引导合理定价、明码标价,进一步优化餐饮业发展环境。四要着力守好食品安全底线。全面落实“1+37+8”系列文件,紧盯“小部位”、“小隐患”, 深入开展安全保障能力提升行动。加强食品全过程监管,健全完善统筹协调机制,整合调动各方合力,充分运用“三书一函”制度工具,压紧压实食品安全责任。加强豆制品、肉制品、枸杞原浆等重点食品安全监管,健全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开展小作坊、小餐饮“清洁保食安”活动和网络餐饮外卖专项整治。科学部署食品抽检监测,强化“检管结合”和沟通协同,常态化开展“你点我检、服务惠民生”活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物联感知”等技术手段,充分运用DeepSeek为校园食品赋能,积极探索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等非现场监管方式,提升发现问题和处置风险能力。五要持续强化安全宣传工作。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健全与媒体沟通协作等机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作用,创新“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主题宣传形式。利用“食安‘宁’好”短视频平台,搭起群众反映食品安全问题直通桥梁。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