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在县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泾源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马威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在区市党委和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务实苦干,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完成了县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县呈现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保增长,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坚持“稳中求快”的总基调,加强分析监测,强化运行调度,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 亿元,达到10.9亿元,同比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亿元,达到23.4亿元,同比增长2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6000万元,达到6300万元,同比增长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070元,同比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62元,同比增长1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亿元,同比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 %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36‰。
二、抓攻坚,两大战役成果显著
生态移民进展顺利。坚持把生态移民和扶贫攻坚作为全县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加大产业培育和基础设施配套,建成县内生态移民安置区6处、移民住房557套、劳务周转房776套,实现了县内生态移民建设目标。全年搬迁县外生态移民734户3159人、劳务移民314户1222人,完成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20万亩。扶贫攻坚快速推进。创新扶贫开发机制,落实“四到”扶贫措施,整合资金8105万元,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兴盛乡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工作,全面完成25个整村推进建设任务。强化闽宁对口协作,广泛开展集美新村建设、贫困大学生帮扶等活动,全年争取各类社会帮扶资金5236万元,减少贫困人口4600人,贫困率下降10%。
三、强特色,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旅游产业抓规划促提升。编制完成了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制定出台了发展扶持政策,老龙潭、胭脂峡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中华龙文化博览园投入运营,县城游客服务中心改造进展顺利,农家乐整治提升和餐饮服务行业“三提高五统一”成效明显。全年接待游客62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3.67亿元,同比增长15%。草畜产业强品牌促效益。成功举办中国(宁夏·泾源)六盘山第四届黄牛节暨旅游苗木产业推介会,充分展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泾源美誉度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制定出台加快草畜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开工建设5000头肉牛养殖园区,建成300头以上肉牛养殖园区3个,新建改建牛棚2000座,打造肉牛示范场5个、肉牛科技养殖示范村20个、示范户2037户,改良黄牛3.1万头,肉牛饲养量达到23.3万头。种植更新优质牧草3.4万亩,多年生优质牧草留床面积达40万亩。科技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人均牧业收入1374元,同比增长17%。苗木产业稳面积促销售。“六盘山苗木”被评为宁夏著名商标,苗木花卉交易市场建成运营。新增灌溉面积3.97万亩、育苗面积1.02万亩,苗木种植面积累计达27.8万亩。全年销售各类苗木2.6亿株,销售收入2.95亿元,人均苗木收入2341元,同比增长20%。劳务产业重提升增收入。深入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全年开展职业技能鉴定993人次,培训劳动力1090人次,转移劳动力2.7万人次,人均劳务收入2356元,同比增长25%。围绕创业型城市建设,全年培育小企业35个,培养小老板85个,创造就业岗位360个,发放全民创业和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7704万元。
四、拓空间,发展活力日益增强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年编制上报各类建设项目184个,完成“双争”到位资金12亿元,同比增长16%。引进500万元以上招商项目16个,到位资金8.53亿元,同比增长17%。配合完成宁夏中南部引水、青兰高速等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工业经济稳步增长。预计全年工业总产值达到5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3亿元,同比增长13%。非公经济稳步发展,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到3922户,从业人员18346人。商贸流通加速发展。世纪购物中心盛大开业,华联购物广场、兴盛乡农贸市场建成运营,华通天然气项目全面收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财税金融支持有力。预计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3.1亿元,同比增长12%;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7亿元和11亿元,同比增长32%和27%。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56万元。园区基础不断夯实。编制《轻工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投资7165万元,新修道路1.3公里,铺设供排水管网2.6公里,入驻投资亿元以上企业1家。预计园区全年实现总产值4690万元、利税938万元。
五、夯基础,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城市框架整体拓展。立足“休闲避暑旅游县”总体定位,实施县城新区集贸市场、供排水等城市重点工程56项,改造电网195公里,电信、移动、联通实现“三线”入地,天然气主管网铺设、建筑物立面改造等工作有序推进,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5.1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到2.9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24%。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投资1.39亿元,实施城区“三街八路”绿化亮化美化和县城公园提升工程,新建街心主题公园3处,栽植树木30万株,铺设人行步道1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率达到51%。城镇建设快速推进。整合资金6200万元,高标准建设秦汉文化风格的六盘山镇特色小镇,被区市评为“生态乡镇”和“特色镇”;泾河源旅游小镇建设开局良好,征地安置等工作进展顺利,大湾、黄花等乡镇街道改造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纵深推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2.3万亩、荒山造林2.5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绿化乡村道路198公里。加强交通道路建设,改建泾平公路23公里,新修乡村道路54公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新修基本农田1.4万亩,实施饮水安全工程7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平方公里。改造农村危房1714户,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3个。六盘山镇、兴盛乡、黄花乡等幸福村庄建设有序推进。环境整治长效机制逐步完善。投入1100万元,大力开展主干道大整治大绿化和“美丽泾源、洁净城乡”等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系列活动,成立城乡综合管理执法大队,聘用执法队员和村庄保洁人员570人,建立了清扫保洁、监督检查、综合管理“三位一体”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荣获全区主干道大整治大绿化工程山区组第二名。
六、惠民生,公共事业持续发展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出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实施意见》。投入社会资金6854万元、县财政教育专项资金1912万元,实施6大类103个重点项目。继续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政策,为2609名学生免除学费196万元。完善激励机制,筹资254万元,对高考优秀学生及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奖励资助。强化营养改善计划管理,荣获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先进县。引进区内优质教育资源,与宁夏大学、银川一中开展校地合作,积极构建师生信心提振、教师素质提升、教育管理提高的教育质量体系。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乡镇卫生院债务化解,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建成县卫生监督所、急救中心、2个乡镇卫生院和99所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启动健康泾源行动规划,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筹资80万元免费为教师和干部职工进行体检。妇幼卫生“六免一救助”政策全面落实。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文化艺术中心续建工程稳步推进,5个村级文化广场全面完成,数字卫星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举办各类广场文艺汇演12场(次),“三下乡”活动28场(次),放映电影1720场(次)。“百名青年集体婚礼”民风教育活动社会反响良好,中央电视台和区市多家媒体给予重点报道。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进展顺利,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人申报成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长足发展。健全完善“少生快富”利益导向机制,投入144万元,提高“少生快富”项目户奖励额度,实施“少生快富”工程419例,率先在全区为“少生快富”家庭成员缴纳当年“两险”资金。在全区首创“少生快富”整村推进乡2个,创建整村推进村31个、示范户120户。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1507对。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为民承诺10件实事全面完成。新建保障性住房128套7100平方米,发放廉租住房补贴171万元。城乡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县城中心敬老院主体封顶,全年发放低保资金3438万元、高龄老人津贴180万元、孤儿养育津贴122万元。兑付医疗救助资金781万元,发放基础养老金1321万元,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3%和90%。全力开展防汛救灾工作,筹资730万元,购置应急救灾物资,灾后重建房屋110套。实施扶残助困工程,完成残疾人危房改造100户,发放重度残疾人生活津贴130万元。
七、促和谐,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大力开展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和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深入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创建工作,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扎实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关停石灰窑33口、采砂场17家、采矿企业2家。建立“四联四互”军地协作机制,开展防火应急演练,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明显加强。“六五”普法工作有序开展。筹集117万褒扬和抚恤金,弘扬革命烈士拜金仓先进事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夯实政法基层基础力量,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组建信访信息员队伍,设立信访调解基金30万元,及时有效化解信访矛盾。深入开展“同心同行促和谐”教育实践活动。国土资源管理规范有序,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和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全面完成。
八、转职能,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开展楼堂馆所清理工作,全年“三公”经费同比下降6%。积极推动生态资源和水资源生态补偿试点县建设,泾河水源地保护条例立法工作得到区市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制定《应急处置手册》,公共安全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稳步提高。强化效能建设,“泾水清源”电视问政栏目得到广泛关注。开通政府门户网站“政民互动”栏目,受理办结各类投诉25件。强化政务服务,精简审批事项和办事流程,集中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增加到191项,建成规范化乡镇民生服务中心5个,全年受理各类事项5.3万件,办结率100%。执行人大议案4件,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79件、政协委员提案66件。支持法检两院依法行使职权。办理法律援助194件。强化会计核算监督管理,开展预算单位支出“双审”制度试点。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全面启动。干部职工“三同六送六帮”活动深入开展。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依法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发挥离退休老干部作用,关心和支持下一代工作。
统计、地震、粮食、编制、消防、工商、质监、邮政、气象、档案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夯实了跨越发展的基础,坚定了全县上下的信心,鼓舞了社会各界的士气。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区市党委和政府和县委的科学决策、正确领导,得益于县人大、政协的有效监督、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共同奋斗。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劳动在各条战线的全县人民,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泾人武部指战员、政法干警、武警消防救援人员,向参与泾源建设、支持泾源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成绩令人振奋,困难依然存在。我们既要坚定前行,又要冷静思考,审视当前工作,我们清楚地看到:一是经济总量偏小,自我发展能力较弱;产业结构不优,农业产业规模不大,旅游产业发展不足,服务业发展不快等问题仍然突出。二是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公共管理服务亟需加强。三是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繁重。四是政府职能转变和作风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对于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将深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014年主要工作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泾源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实现加速发展的重要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区市党委和政府和县委的决策部署,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正确的方向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深入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打好生态移民和扶贫攻坚战,加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建设和谐富裕新泾源、与全区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计划之内。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投资拉动,增强发展泾源的内生动力
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抢抓六盘山片区扶贫攻坚、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等机遇,紧盯国家、自治区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着力引进大企业、建设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力争全年实施重点项目85个,“双争”到位资金14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亿元。坚持打基础、增后劲不动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支撑保障能力。全力推进交通道路建设。争取国道344线(省道101)、泾隆公路等165公里投资33亿元的道路建设项目,构筑以国省干道为框架、县乡道路为基础、旅游道路为支撑,城乡互通、景点相连的区域性旅游大交通。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工程。重点抓好城市洁净水源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突出抓好泾河水生态系统综合利用,集中抓好胭脂峡、李庄高速公路景观水系建设,配合抓好中南部引水工程建设,积极推进香水河综合治理、庙台等水库除险加固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2.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建立城乡一体、产城互动的民生大水系。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优化。积极争取实施生态资源和水资源补偿试点,深入推进主干道大整治大绿化活动,强化龙脊山、卧龙山生态修复保护,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完成荒山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退耕地补植补造2.8万亩。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8平方公里、河道36公里,生态修复2.6平方公里,构建“高原绿岛、天然氧吧”的西北生态安全大屏障。着力抓好招商选资工作。强化内培外引,突出产业招商,紧盯中国500强、民企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优化招商引资结构,建立环境质量评估体系,引导外来资金重点投向旅游、草畜、苗木等特色优势产业。坚持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完善项目落地责任制,优化招商引资目标管理及考核体系,狠抓签约项目跟踪服务,力争全年引进投资过亿元企业4个,签订合同金额20亿元,到位资金11亿元。倾力打造生态工业园区。实施工业出城入园,切实推动工业集聚发展,引进以新型生态环保、农产品精深加工、旅游商品开发为主的特色轻工业,重点抓好宁夏六盘山泾河食品有限公司迁建投产,力促宁夏恒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LED节能产品项目投产达效。完善园区生态规划,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中心路、北二路等园区道路和服务中心、劳务移民保障房等附属工程。
二、突出扶贫攻坚,夯实富裕泾源的基础实力
深入推进生态移民工作。重点抓好县内移民基础配套、产业培育、社会管理、移民增收和生态恢复工作,确保移民群众发展有基础、致富有保障,实现移民新村稳定发展、持续发展和率先发展。全力推进县外生态移民工作,强化协调,破解难题,确保完成“十二五”生态移民任务。全力抓好扶贫开发工作。落实自治区贫困村“销号”计划,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以整村推进和六盘山镇整乡推进、兴盛乡整乡推进续建工程为“主战场”,坚持开发式扶贫,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健康状况、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全年打造产业扶贫示范村9个、示范户700户,完成18个整村推进重点村扶贫开发任务。扎实开展危房危窑改造攻坚行动,力争三年内彻底消除窑洞、土坯房和危旧砖木房。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继续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生产经营。扶持发展家庭农(牧)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努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快推进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00人,完成劳务培训1000人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900人次,新建劳务基地2个,培育劳务经济组织1个、经纪人20个,输出劳务2.8万人次,劳务收入达到2.8亿元以上。
三、促进产业融合,释放特色泾源的发展活力
着力抓旅游活三产。大力实施旅游精品提升工程。发挥优势,深度开发老龙潭景区,合理布局餐饮小吃、民俗文化、产品销售等商业业态,开工建设听吟台、盘龙道等休闲设施;依托优势,综合开发龙房宫温泉项目,建设养生、养老、疗养为内容的休闲度假区;再造优势,开发建设泾河源旅游景区,全力推进基础设施、街区改造、景观水系等项目建设,争取安格斯观光牧场、休闲农家木屋等旅游项目落地实施。继续推进餐饮服务业提升工程。合理布局旅游商业业态,积极开发地方特色旅游产品,力争全年建设改造1条特色商业街、2个农贸市场、3个商业综合体及星级酒店、5个星级农家乐,推动旅游商贸物流等重点行业快速发展。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工程。设立旅游专项资金300万元支持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旅游快速通道和景区连结线,开通县城至泾河源旅游公交专线。大力实施品牌提升工程。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抓好市场营销,积极推动老龙潭国家3A级景区和胭脂峡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工作。力争全年接待游客突破70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超过4亿元。
着力抓农业强基础。草畜产业提质增效。围绕“强基础、树品牌、拓市场”产业发展要求,实施“小母牛计划”保护工程,扩繁良种基础母牛1.8万头,改良优质肉牛3万头。加大饲草基地建设,推广饲草料加工新技术,更新补播紫花苜蓿3万亩,种植饲料玉米5万亩,打造千亩以上优质牧草种植基地10个。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维修改造乡镇畜牧站7个,新建村级畜牧兽医技术服务室15个。巩固提升养殖园区和养殖专业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推动香水镇5000头肉牛养殖场建成投产。加大金融保险支持力度,确保草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力争全年肉牛饲养量达到24万头,畜牧业总收入达到7亿元。苗木产业提档升级。按照宁夏苗木产业种苗种植核心区的发展定位,推广六盘山镇东山坡、马西坡等种苗种植技术,扩大种苗繁育规模。拓展苗木树种多样性,加快六盘山野生花灌木品种的驯化和培育,支持组培、繁育六盘山特色野生树种。全年新增育苗面积1万亩、六盘山野生花灌木3000亩,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
四、统筹城乡发展,彰显美丽泾源的独特魅力
高起点规划城市。充分发挥泾源舒适宜人的气候资源、深厚的六盘山历史生态资源和独有的泾河水资源三大优势,围绕建设“休闲避暑旅游县”发展定位,突出城市特色,彰显建筑风格,按照“改造老城、建设新区、依河拓展、靠山发展”的理念,高标准做好县城控制性详规、专项规划、小城镇建设、幸福村庄规划编制和执行,构建以县城为中心、泾河源镇和六盘山镇为两翼、幸福村庄为补充的产城一体化城镇化发展新格局。高水平建设城市。加大城市建设力度,推进县城“内涵式”发展,实现“老城靓丽转身、新城突破崛起”。改造提升老城区。建设城市休闲中心,加快改造老旧小区和平房棚户区,逐步消除城中村;加大龙脊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改造新建城市主题公园3个。建设休闲街区,实施龙潭街、香水街建筑物外立面改造和街道亮化提升工程,精心打造秦汉风格特色街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县城污水管网、水厂迁建、城市道路、停车场等重点城市配套工程,完善服务功能。加快新区建设步伐。加大保障性住房和劳务周转房建设力度,实施艺诚房地产续建工程、文华苑住宅小区工程,争取年底投入使用。加快艺诚星级酒店、鹏胜·金域华庭酒店和西嘉园住宅小区建设进度,全面完成新区集贸市场建设任务。加大城乡结合部改造提升力度,建设环城“旅游休憩带”。完善教育、文体、医疗、商贸等公共服务设施,推动新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全力抓好泾河源旅游小镇建设,推动镇区扩容提升,建设城镇生活服务区、产业功能区和文化旅游休闲区“三大功能区”,打造城乡一体、产城融合、集群发展的特色旅游“滨河生态小镇”。继续完善六盘山镇小城镇功能,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环境整治,强化产业支撑,推动陕汽综合物流园落地开工,努力建成生态商贸物流小镇。加快建设“幸福村庄”。以乡村旅游商业业态为特色,以休闲度假功能为主导,重点规划建设泾河源镇白面、河北等旅游村庄,改造新建农家乐100户,建设幸福村庄6个。高效能管理城市。全面提高城乡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入开展“洁净城乡、美丽泾源”和主干道大整治大绿化活动,巩固提升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长效机制,严格落实门前“三包四化”责任制,以环境优美、管理规范、文明有序的生态旅游县城新面貌,展示泾源对外新形象。
五、关注民生民计,凝聚幸福泾源的发展合力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切实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新建泾源三幼和香水镇幼儿园,实现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加快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步伐,启动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开工建设涝池等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兰大庄小学等10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运动场、六盘山镇二小等16所农村中小学供暖改造工程。支持泾源高级中学创建自治区级示范性高中,巩固提升高中教育。培育苗木种植、旅游服务等特色专业,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积极推进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继续开展教师“十百千万培训工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继续实施县内高中免费教育,强化营养改善计划管理。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深化医疗合作,力争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分院落户泾源,让人民群众共享高端优质医疗资源。实施泾河源、六盘山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积极争取县妇幼保健所、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项目。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11类50项服务项目,执行妇幼卫生“七免一救助”新政策,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新建乡村文化广场10个。实施县城休闲体育广场和新民等3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项目,实现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开展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拓展旅游城市文化内涵,培育文化软实力。努力提升人口素质。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健全完善利益导向机制,提高村级计生专干报酬。实施少生快富工程370例,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1400对。争创区级“少生快富”整村推进乡1个、整村推进村10个、“少生快富”示范户110户。完成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健全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办好为民承诺10件实事。深入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4%和91%以上。完成中心敬老院续建工程,推广大湾乡农村“老饭桌”试点工作,逐步构建县、乡镇敬老院和村“老饭桌”的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新建保障性住房140套,棚户区改造住房120套。建立社会救助机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完善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做好孤儿救助工作。积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成立慈善基金会和慈善超市。
六、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和谐泾源的保障能力
推动和谐社区建设,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社会管理模式,成立业主管理委员会,组建物业服务公司。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强化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完善城乡综合执法机制。畅通和拓宽信访渠道,成立医疗、交通、征地等专业调解委员会,构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位一体”的社会矛盾调解新机制。深化“平安泾源”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努力实现“两降一升一必破”的目标。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提高公共安全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深入开展群众精神文明活动,抓好市民文明素质工程。加快构建信用体系,打造诚信泾源。推进依法治县进程,扎实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全面完成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深化“四联四互”军地协作机制,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重视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关心和支持残疾人、妇女儿童和老龄事业发展。做好气象、防震、档案、县志等工作。
七、加强自身建设,打造服务泾源的政府亲和力
全面加强责任政府建设。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强化政府绩效考核,推进项目“四制”管理,推行重大项目“全程代办制”,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公共服务、改善保障民生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转变。全面加强效能政府建设。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树立为民服务意识,推进“简政放权”,推行“三减三提高”工作机制,深化政务中心“一站式”服务,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说实话、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切实解决“四风”问题和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现象。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虚心听取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执行人大代表议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面加强阳光政府建设。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健全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开通政务微博,办好“泾水清源”电视问政栏目,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全面加强廉洁政府建设。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确保“三公”经费支出零增长。深化会计核算监督管理等改革,强化对重要领域、关键岗位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维护政府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回首2013,我们在攻坚中奋进,耕耘收获;展望2014,我们在希望中前行,激情跨越。让我们在区市党委和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同频共振,奋进赶超,为建设和谐富裕新泾源,与全区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三提高五统一”:全县餐饮服务行业各单位达到饭菜质量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卫生条件提档的要求;统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统一餐饮服务食品记录台账、统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统一门头标识、统一建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
2、“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通过安排财政资金,以补助或贴息的方式,引导城市连锁店和超市等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农家店”,满足农民消费需求,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3、“三公经费”:指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
4、“农民收入倍增计划”:指通过实施生态移民增收工程、苗木产业增收工程、草畜产业增收工程、旅游产业增收工程、劳务产业增收工程、小城镇带动增收工程、龙头企业带动增收工程和商贸物流带动增收工程,力争“十二五”期间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比2010年翻一番,缩小与全区、全国的差距。
5、“小母牛计划”工程:指通过政府推行有效的良种母牛奖励补助政策,在肉牛冷配改良、新生犊牛和后备母牛保栏等方面给予补助奖励,激励广大养殖农户积极饲养良种母牛,发展肉牛扩繁和标准化养殖,从而扩大肉牛饲养量,提升牛肉品质,增强“泾源黄牛”市场占有率和核心竞争力。
6、“三通两平台”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和标志工程,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7、“十百千万培训工程”:即结合我县实际,对教师开展至少10种不同形式的培训、百场以上的活动、千名教师参加的综合培训工程,惠及万名学生。
8、“七免一救助”:即免费为农村孕产妇提供住院分娩服务,免费筛查新生儿三种先天性疾病,对筛查出的疾病进行免费治疗,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免费为农村妇女筛查宫颈癌、乳腺癌,免费筛查儿童孤独症,对孕产妇急救进行救助。
9、“老饭桌”:服务农村鳏寡孤残和空巢老人吃饭问题,关注困难群众生活。
10、“两降一必破”:指刑事案件发案下降、八类案件下降,破案绝对数上升,命案必破。
11、“四联四互”:即县人民政府与驻泾部队开展“组织联建经验互学、队伍联训能力互补、军地联谊平安互促、任务联动齐力互帮”的军地协作机制。
12、“四制”管理:指目标责任制、公开承诺制、限时制、责任追究制。
13、“三减三提高”:指减办事程序、减费用、减时间,提高服务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