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关于印发〈泾源县2021年闽宁协作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泾党办发〔2022〕52号)要求,我局为弥补我县发展菌草产业缺乏菌菇技术支撑工作站、特色菌菇研发、菌菇种植实用人才。通过建立菌草产业工作站,开展特色菌菇研发,培训发展一批菌菇实用人才,提高他们素质和技能,结合我县发展食用菌产业实际,制定菌草产业科研及菌菇实用人才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帮扶协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闽宁协作第25次联席会议及闽宁两省区2021年闽宁协作框架协议精神,深化闽宁协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精心用好帮扶资源,精准实施帮扶项目,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优势富民产业,以产业带动为主导,以群众增收为突破,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举措,工作体系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确保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项目背景
泾源县地处六盘山东麓,属温带半湿润区,气候湿润,土壤、水质、大气环境条件好,凭借泾源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优势和优势劳动力资源,可以种植出周期短、见效快的优质食用菌。因我县属于传统农业种植县,多年来农户多以种养殖业为主,农户对菌菇产业认知度有限,缺乏菌菇种植技巧。因此,利用我县优势自然条件,借鉴东部先进发展理念,积极发展“食用菌”产业,提高食用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带动全县农户种植食用,提高菌菇种植农户经济收入,在我县已十分必要。
三、项目必要性
“泾源蘑菇”品质优良,但多年来因受限于种植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市场敏感度弱等问题,经济效益未能很好体现。依托黄花乡羊槽村菌菇种植场地,组织福建农林大学和闽宁鑫鼎科技有限公司菌菇技术人员,采用“理论+实践”模式,组织农户现场集中教学,积极向农户推广先进技术理念和技能,面对面进行现场教学疑难问题解答,通过培训使农户进一步了解菌菇种植带来的好处和掌握种植技巧,为今后农户自己种植菌菇积累一定的经验。
四、项目实施主体
该项目为闽宁资金支持项目,由自然资源局负责实施。
五、项目实施及培训时间
2022年6月底至10月中旬
六、项目资金安排
该项目资金为2022年闽宁协作财政资金,按照《关于印发〈泾源县2021年闽宁协作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泾党办发〔2022〕52号)文件项目清单所列资金执行。
菌草产业科研及菌菇实用人才培训项目资金预算表
项 目 名 称 | 预算金额(万元) | 备注 |
一、菌草产业工作站建设及开展特色菌菇研发 | 32 | |
1、菌草产业工作站布置 | 3 | |
2、开展特色菌菇研发 | 3 | |
3、菌草产业技术服务费 | 20 | |
4、办公用品及研发设备 | 6 | |
二 、培训菌菇种植人才 | ||
1、专家授课费 | 4 | |
2、培训技术手册技术印刷费 | 7 | |
3、现场教学的实物材料费 | 5 | |
4、培训人员接送费 | 0.5 | |
5、其他费用 | 1.5 | |
合 计 | 50 |
七、菌草产业工作站建设及特色菌菇研发
为加快菌菇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泾源蘑菇”品质优良,扩大菌菇种植面积,改良我县菌菇种植品种,推动菌菇产业在我县产业发展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与福建农林科技大学(国家菌草技术研究中心)签订技术服务协议。挂牌建立菌草产业工作站,为菌草产业工作站购置科研需要的相关设备仪器、科研所需材料等物品。福建农林科技大学(国家菌草技术研究中心)委派专业技术人员来泾,在菌草产业工作站开展特色菌菇研发,具体科研内容:
(一)菌菇适应性研究。该技术利用泾源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优势,进行反季节栽培,可以种植出周期短、见效快的优质食用菌,实现低温、高海拔地区成功栽培食用菌的目的,对于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满足社会对食用菌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1.品种选择及菌种生产技术。根据泾源县独有的特殊气候条件,采用反季节栽培方式,推广应用优质高产、市场销路好,适宜反季节栽培的香菇、平菇、羊肚菌等针对泾源冷凉气候特点,采用规模化保温大棚或农户空置房屋、改造后的废旧牛舍等场地进行栽培。菌种生产按照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进行原种、栽培种生产。
2.香菇、平菇培养料选用。栽培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不含有毒有害物质,保持适宜的颗粒度和一定的吸水能力。培养料采用通风发酵处理和高压、常压灭菌,达到防霉速生增产的效果。香菇栽培原料:木削78%、麸皮20%、白糖1%、石膏1%。平菇栽培原料:木削60%、麸皮10%、玉米芯20%、麦草6%、石膏1%、石灰2.9%、克毒灵0.1%。
3.羊肚菌种植要求。栽培场地要求土质疏松,土地各项指标均达到种植指标要求,保持适宜的土壤颗粒度和一定的吸水能力和透氧能力。
(二)菌菇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1.菌菇丰产工艺流程:配料—装袋—高温灭菌—冷却—接种—发菌——出菇。
2.菌菇丰产出菇节点:按照泾源种植香菇的实际气温,香菇和平菇大量出菇时间为5月中旬至10月下旬,实际出产时间为5个月150天左右。
3.菌菇丰产注意事项:一是适宜栽培时间:栽培时间过早,外界气高,菌种容易霉变;过迟不能完成转色越冬。泾源县适宜的栽培时期为8月15日至11月15日,到12月中旬以后,外界平均气温低于5℃以下,不利于菌种萌发。在这个时期,温度适宜,栽培成袋率高。二是培养料操作:主要是将木屑、石膏、麦麸、红糖等均匀搅拌并且向里面加入适量的水。用手紧握培养料,直至不再有水向外流,培养料在手中变成一团即可。既不能将培养料弄得太干,又不能将培养料弄的太湿,拌好的培养料要及时完成装袋。三是装袋标准:装袋时过程要快,培养料装进去后要将袋子的口扎严、扎紧,每袋的培养料用量大约在3kg左右,采用58*60标准外袋。四是灭菌要求:在灭菌灶中4小时点火升温至100℃,并且保持48小时,中间不能停火,不能降温,并且要及时观察水位,保证水分充足。当料袋发出芳香的气味,变成深褐色时,灭菌就算完成了。五是冷却接种要求:冷却到25℃以下,不能高于35℃,将菌种及所用工具放入接种室,关闭门窗,用烟雾灭菌灵熏12-18个小时,然后按要求严格接种。六是发菌期管理:接种后的菌袋摆放整齐,堆8-10层,接种后的前15天,培养室内温度要维持在18℃-28℃之间。待菌落长至8-10cm时,进行菌袋倒换;接种后25天,进行增氧。一般情况下,接种后50天即可满袋,90天以后瘤状物产生,刺孔增氧,直至达到出菇。七是出菇管理:当外界最高气温不超过28℃时即可进行注水出菇,每15天—20天可进行采收一茬。
八、菌菇实用人才培训内容、地点、培训对象
1、培训内容。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技术研究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围绕菌菇生物学特征、菌菇的栽培方法(香菇、香菇、羊肚菌、木耳等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夏季菌菇栽培流程、菌菇的加工与保鲜、病虫害及杂菌的综合防治技术等开展培训。培训采取理论+实践的培训模式,开展现场教学,通过培训使受训者基本掌握菌菇生产管理技能,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2、培训地点。项目理论教学培训分别在4个乡镇12个村举办。香水镇沙南村、车村;黄花乡羊槽村、红土村、平凉庄村、向阳村、上胭村、下胭村、电堡村、胜利村;新民乡马河滩村;兴盛乡下黄村开展培训。项目实践教学在黄花乡羊槽育苗中心开展。
3、培训培训对象
共计培训农户500人,其中:受益脱贫群众260人。
九、绩效目标
通过组织开展菌菇实用人才培训,让农户掌握一定的种植技能,解决种植农户后续种植菌菇中存在的问题,为科学化种植打下一定的基础,储备一定的菌菇种植人才,让农户品尝到科技种菇带来的好处,将极大的增强群众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提高群众收入水平。(附件:菌草产业科研及菌菇实用人才培训项目绩效目标表)
十一、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项目成立由分管副局长为项目领导小组组长,产业发展和项目管理办公室、财务室、党政综合办公室负责人为项目组成员。具体负责培训项目具体实施、协调和运作,统筹协调培训专业人员团队,搭建交流平台,实现资源、信息、技术、经验共享。培训结束由乡村振兴局对培训资料进行审核,并开展项目验收。
(二)强化监督管理。承担培训的企业要严格按照闽宁协作项目要求进行,在乡村振兴局日常监督指导下,按照培训内容,开展培训。对培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责令企业及时整改,确保项目资金发挥最大效用。
(三)严格资金使用。加强项目资金监管,正确使用资金,尽快将资金落实到项目上,按照项目进度加快资金拨付,防止以拨代支,落实全过程绩效管理,及时对项目资金进行公示公开,严禁挤占挪用,确保资金使用成效。
(四)注重资料收集。项目实施单位要高度重视项目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及时督促企业收集相关台账资料,台账资料包括建设项目申报、会议纪要(记录)、方案制定、签订合同、项目公示、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资料、项目验收、信息报送、培训人员信息和工作总结等内容。
(五)做好疫情防控。项目主管单位要督促企业做好培训期间疫情防控各项要求,确保人员不扎堆、不聚集、戴口罩,做好培训场所消毒工作,对培训期间发现违反疫情防控要求的行为,项目主管单位应及时叫停培训,进行整改。
(六)加大舆论宣传。大力挖掘宣传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为全县上下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氛围。
附件:菌草产业科研及菌菇实用人才培训项目绩效目标表
项目名称 | 菌草产业科研及菌菇实用人才培训项目 | 负责人及联系方式 | 兰全江18095465298 | |||
主管部门 | 泾源县乡村振兴局 | 实施单位 | 泾源县自然资源局 | |||
资金情况 (万元) | 年度资金总额 | 50 | ||||
闽宁资金 | 50 | |||||
总体 目标 | 1.福建农林科技大学国家菌草研发中心在我县建立菌草产业工作站,指导开展特色菌菇研发。2.培训菌菇种植人才500人次以上。3.使受益脱贫人口达到260人。 | |||||
绩 效 指 标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值 | ||
产出指标 | 数量指标 | 菌草产业工作站 | 1处 | |||
菌菇种植人才培训数量 | ≥500人次 | |||||
受益脱贫人口数 | ≥260人次 | |||||
质量指标 | 菌草产业工作设施齐全;培训人员基本掌握菌菇生产管理技能。 | 办公设备基本满足研发条件。基本掌握生产管理技能。 | ||||
时效指标 | 项目实施时间 | 10月中旬完成 | ||||
成本指标 | 项目费用 | ≤50万元 | ||||
效益指标 | 经济效益指标 | 基本掌握菌菇生产技能,增加收入。 | 独立完成菌菇生产,增产增收。 | |||
社会效益指标 | 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发展,扩大生产规模。 | 带动周边群众参与菌菇生产,助推产业发展。 | ||||
生态效益指标 | 节约利用资源。 | 利用农作物废弃料 | ||||
满意度 指 标 | 满意度指标 | 受培训人员的满意度 | ≥ 85 % |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