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泾源县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突出抓重点、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深入实施“六大提升行动”,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实施居民收入提升行动。狠抓“1+3+X”产业发展,夯实产业致富、就业保障、投资增收、政府兜底等基础,抓好重点群体就业保障,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城镇新增就业25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3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4人,安置城乡公益性岗位20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65万元,培育创业实体234个,创造新岗位453个,创业带动就业846人。“点对点”向厦门等地重点企业输送务工人员321人,转移城乡劳动力就业26012人,实现工资收入4.63亿元。上半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7%和7.1%,完成了年初所设定的预期目标。
二是实施移民致富提升行动。紧盯移民安置区产业、就业、社会融入、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等短板,安排各类资金1.32亿元,实施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基础设施补短板、人居环境整治、公共服务及精神文明6大类53个项目,开展移民村技能培训3期110人,创业培训1期30人。开发购买乡村公益性岗位130个,城镇公益性岗位70个,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2场次,提供就业岗位4479个。全县移民4142户18067人中,劳动力人口10534人,就业9810人(转移就就业2100人),就业率92%。解决2278名困难移民群众低保和高龄救助,帮助3672名移民随迁子女就近入学,入学率100%。
三是实施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认真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措施,扎实开展课后服务,继续推行“五位一体”控辍保学联控联保长效机制,实现了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常态化动态“清零”。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与能力提升改造项目,六盘山镇第一小学综合教学楼、中小学运动场提升、第三小学食堂改扩建及运动场提升项目有序推进,发放教育资助486万元惠及各教育阶段学生7611人,建成“互联网+明厨亮灶”校园62个,泾源县第二中学建成投用,1283名学生顺利搬入新校区,高中教育“大校额”问题全面化解。
四是实施健康水平提升行动。持续强化县域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县医共体平台搭建完成,县医院临床“五大中心”投入运营、急救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加速收尾,医疗健康总院实体化运行,大湾乡和黄花乡卫生院通过国家基本标准评估验收。持续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农村“两癌”免费筛查4100人,普通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65%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达90%以上,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开展健康科普“六进”、“健康中国行”等活动87场次,参与群众1.5万人次,全县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6.48%,人均预期寿命76.70岁。加快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完成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2期,累计培养基层中医人才165人,全力打造全县医养结合服务能力示范点,探索发展“医护康养一体化”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
五是实施文明素养提升行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扎实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宣讲,巩固壮大主流舆论。持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建设,扎实开展“七抓七促”系列活动,依法加强宗教事务治理,不断深化“三化”问题整治成果,全县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局面持续巩固。不断深化文明实践底色,组建“8+N”志愿服务队980支,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700余场次惠及群众4.1万人次。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巩固深化红黑榜、积分卡工作模式,营造出移旧习、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的良好氛围。持续深化移风易俗,扎实推进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制定发放专项治理“明白卡”,加快培育婚俗新风,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汇聚了坚实的精神力量。
六是实施城乡面貌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城市更新“十项工程”,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泾源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二期、县城防涝排洪工程启动实施,2个高质量美丽宜居村庄建设项目、冶家村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项目加快建设,完成城市路面修补770平方米,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保障力度,96个行政村村庄规划全面完成,“互联网+城乡供水”全县域推广,27个农村污水处理终端完成提标改造,实施农村公路路况提升工程110公里,新建4G、5G基站161个,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加快推进,农村建筑节能改造3.5万平方米。成功创建2024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争取国家奖补资金5000万元,配套整合资金2550万元,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全面开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