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动态
泾源县交通运输局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日期:2018-06-09    来源: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近年来,泾源县交通运输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助力脱贫攻坚、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困难、促进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民生工程,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提升运输服务能力,实现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均衡可持续发展。

  一是多措推进,建设好农村公路。强化组织领导,2017年出台了《泾源县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工作责任,明确目标任务,确保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加大交通道路建设力度,累计投资45.3多亿元,先后改造提升泾平公路、泾隆公路、旅游公路、乡村公路50多条,修建等级公路560公里,水泥砼公路366公里,福银、东毛和国道344线三条高速公路交汇县境内,大交通路网立体运输格局逐步形成。全县公路通车里程926公里,4乡3镇97个行政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通畅率达100%。

  二是夯实责任,管理好农村公路。制定了《泾源县加强货运车辆超限超载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积极部署治超工作,形成了“政府领导、部门协作、企业配合、社会参与”治理格局。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纳入了乡(镇、场)年度考核,有力推进了农村公路“有路必管”的形成。加大爱路宣传氛围,在县人民广场开展《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路政管理条例》《国防交通法》现场咨询活动10多场次,制作展板15块,悬挂横幅20条,受理咨询群众达2600多人次。开展综合整治,建设美丽公路,重点对G344线泾平路、泾白路等县乡公路开展综合整治,拆除违建房屋4.5万平方米、附属设施(牛棚、围墙等)1.5万平方米,危旧房屋42万、违章建筑3.8万,在“绿盾2017”清理整治专项行动中,拆除拌合站(梁场)和整治交通设施共11处。实施泾源立交区和泾河源镇高速公路立交互通区绿化面积160亩,栽植云杉、油松、金叶榆、紫叶李等树种,达到“春观叶、夏赏花、秋挂果、冬览枝”的四季景观效果。

  三是健全机制,养护好农村公路。成立了农村公路管养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县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养护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县级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的职能作用。县乡级公路采用议标与5个公路养护站签订养护承包合同,进行集中养护。村级公路按4公里1名保洁员的标准聘用558名乡村保洁员,对责任区域早晚两次清扫,把路面保洁等日常养护任务责任到人,逐步探索出了村级公路管养的新模式。处治坑槽、沉陷等公路病害650平方米,砂砾石料240立方米;整修路肩、清理边沟29.3公里,清扫路面150公里;疏通桥涵21处。实施安保工程,争取资金180万元,对峡王公路马河滩桥和沙源公路沙源桥两座危桥进行拆除重建,已建成通车。对泾平公路、泾彭、泾平3条公路实施了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共计安装波形梁11223米,处治安全隐患67处。县“村负责、乡管理、县考核”的农村公路管理养管模式步入了常态化、规范化和长效化发展的快车道,确保农村公路“建成一条、养护一条、造福一方”。

  四是以民为本,运营好农村公路。制定出台《农村客运管理办法》,发展培育客运企业5家,客运车辆260辆,客运线路21条,行政村通车率100%。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争取区财政厅、交通运输厅支持,投资9000万元,建设了泾源县交通指挥中心(汽车站),智慧交通、地下停车场、站前广场等基础设施,购置了40辆公交车,建设泾河源镇生态停车场1.7万,首末站1800;开通公交线路5条,城乡线路3条,旅游专线2条,农村客运线路13条,乡镇通车率100%,行政村通车率100%,实现了县城到各乡(镇)、行政村、自然村全通达和全覆盖。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